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信息技艺在几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摘要信息技术为几何教学改革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但同时也存在误区:高密度地呈现几何图形,限制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利用度量功能“发现”几何关系,使学生的发现“形式化”;盲目地利用计算机模拟,使学生对几何关系产生不信任感;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外在表现和计算机操作上,忽视了几何知识内容的挖掘,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把热情过多地放在具体的图形技术手段上,一味地追求技术先进或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几何教学;误区一、误区一:高密度地呈现几何图形,限制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几何是数学中研究空间形式的领域,学习几何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当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几何的重心向直观几何等倾斜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几何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责任。有专家指出:目前的许多数学课,似乎瞅准了多媒体计算机出图迅速,图形富有色彩及其动态的功能,不但在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地方陈列了图形,并且以为这样做可以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表明,学生对图形、图像的依赖心理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这一角度出发,几何教学中的图形是帮助学生降
f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低几何内容思维水平以接近学生原有的抽象思维水平,即教师不应该随意地在学生思考问题之前呈现为了“迁就”学生思维水平的几何图形。
二、误区二:利用度量功能“发现”几何关系,使学生的发现“形式化”
数学发现能力已成为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是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工具。例如,教师在教学如何使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发现“勾股定理”时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这种发现是表面的,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发展,而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教学“发现”勾股定理。笔者认为,数学发现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体验发现数学的过程,学会发现数学的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而绝不是通过教师设计好的、简单的操作发现数学规律。笔者还认为,基于几何画板度量功能的探究学习不宜用于发现几何图形中“间接量”(如量与量的乘积)的不变性。
三、误区三:盲目地利用计算机模拟,使学生对几何关系产生不信任感
计算机动态模拟使原本课堂上无法进行的几何试验成为可能,然而当过分地强调这一功能后就很少思考模拟的有效性。如学习“圆锥体积”时进行的漏沙试验,通过实物教具,学生能非常确信地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