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养成各种人斯金纳
f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涵义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学校教育是其典型代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内容、措施)
属性
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根本特征、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
(1)永恒性(社会存在,教育存在)
(2)历史性(不同阶段、不同特征)
(3)相对独立性: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超前、落后)
教育起源神话起源说根本错误、非科学。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言传、身教(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4)有目的、无计划(5)内容适应生活需要;(6)目的一致、权利平等
古代教育:奴隶社会教育P5
阶级性、夏出现学校六艺。古希腊、古印度、古埃及。
道统性、封建社会教育P6
专制性、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刻板性、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象征性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特点(产生学校、脱离生产、适应经济政治、适应思想文化、未形成复杂结构体系)
作为统治工具、
非生产性、
阶级性、等级性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社会地位)
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征
①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④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②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⑤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③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⑥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3、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f4、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与人口:
(1)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规模
(1)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数量、质量、结构、(2)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