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政策、技术导则等资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4(三)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及时更新整合教学内容
f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不断发展、快速更新的技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只有32个课时,要在这短短的课时内将课程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讲授完并要求学生掌握非常困难。因此,应该结合环评工作的实践要求,最新的国内外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在保证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评动态,如引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等内容,随时把握学科的走势。另外,改变过去重基础、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介绍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于被学生接受4,如尽量降低对预测公式的推导过程的要求,注重预测公式的实际应用。同时,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政策、技术导则等内容,适当增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一)案例教学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是必要的。案例教学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具有以案论理、教学互动、培养能力的优点。5为了能让书本内容更贴近实际,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上增加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听课情绪饱满,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某化
f工厂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了水、气环境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如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如何选择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式等等,不仅使学生复习了所学专业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为彻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和运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对于课程中非重点章节及简单易懂的基本知识可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途径了解学生掌握状况。如在讲授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提出“预测范围是什么”、“预测时期是什么”等问题时,提出知识纲要,由学生自学后回答。也可以布置一些专题,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搜集相关资料,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组织、整理文献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进行科学研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