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003年、2004年我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人才供不应求,环境影响评价也成为环境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1安徽理工大学自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以来,十分重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2,涉及“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控制工程”、“清洁生产”等相关课程知识,并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内容繁多、覆盖面广3,这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任课教师,凭借多年的科研实践以及课堂授课经验,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等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探索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一、教学内容改革(一)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大纲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身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等特点,不
f仅增加了公众参与、风险评价、清洁生产评价内容等,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等也进行了修订,因此就要求教学大纲不断进行更新,教学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中补充新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方法,在保证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评最新动态,如印染循环经济理念、战略环评、生命周期评价、国家最新产业政策等内容,从全局上把握学科走势。(二)合理选择教材教材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多种多样,大多倾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对案例的分析以及如何编写环境报告书介绍得很少,而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变化日新月异,导致传统的教材严重落伍。我校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陆书玉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该书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要逻辑关系,既有必要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又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扩展,但缺少工程分析及案例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参考陆雍森主编的《环境评价》、环保总局环境保护司编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和叶文虎主编的《环境质量评价》三本教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