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或成年猪死亡率则很低。其临床特征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剖检表现为胃肠炎和小肠绒毛严重萎缩。(一)病理剖检变化剖检尸体主要表现为消瘦,脱水明显,眼结膜苍白或发绀;最常见的病变是轻重不一的卡他性胃肠炎,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部黏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小肠扩张,肠腔内充满黄色泡沫样液体,并含有稀薄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变薄(特别是空肠),缺乏弹性,呈半透明状。肠壁与肠系膜血管充血,肠系膜淋巴管内缺乏乳糜。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肠壁淋巴结亦肿胀,小肠黏膜绒毛明显缩短。大肠黏膜轻度潮红,内含稀薄液体,常混有消化不全的乳汁成分。肾脏变性,皮质缺血,髓质充血,肾盂内积有尿酸盐。部分病猪并发肺炎病变,其他器官无明显剖检变化。(二)病理组织学变化该病最具诊断价值的特征性变化是空肠绒毛显著缩短。正常仔猪,空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分别约为795μm和110μm,二者的比例约为6:1~8:1;而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仔猪空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的比例减少为1:1。除肠绒毛缩短外,肠绒毛上皮细胞还变为扁平或立方形,并伴发空泡变性和坏死、脱落,黏膜充血,黏膜下层水肿及粒细胞浸润。胃黏膜变化轻微,仅呈现充血,有时胃腺上皮细胞发生坏死。大肠黏膜充血,固有层浆细胞浸润,表层上皮很少坏死。由于脱水导致肾衰。肾脏呈
4
f轻度肾病变化,表现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远端肾小管扩张,管腔内含有蛋白质管型和尿液中晶体性物质沉积。脑膜常见充血,但未见脑炎变化。(三)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猪副伤寒、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及猪痢疾等疾病相鉴别。仔猪黄痢在症状和病变上与该病相似,但发病仔猪较少发生呕吐。猪副伤寒多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一个月以内仔猪很少发生,发病后有显著的体温升高,病初便秘,后下痢,急性病例剖检时见败血症变化,这与本病不同。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常为散发性,仅在数窝仔猪中发生,其特征是粪便带血和有出血性肠炎病变。以上4种病还可作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加以区别。猪痢疾是由致病性密螺旋体所引起,多见于1~15月龄幼猪,且死亡率高,30日龄以内乳猪少见,临床表现为水样血痢,从粪便中可发现密螺旋体。此外,本病还应与轮状病毒性肠炎Rolavirale
teritis相区别。仔猪轮状病毒感染常发生在断奶前后,与饲养管理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猪患该病后,因腹泻造成的死亡率在30%以下。病理组织学特征为,小肠绒毛上皮与隐窝的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