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撤
前突
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伸展、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
伸展
前臂旋后
旋前
腕关节掌屈
背伸
手指屈曲
伸展
图1
屈肌联带运动
伸肌联带运动
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屈曲
伸展
踝关节背屈、内翻
跖屈、内翻
f足趾伸展
屈曲
伸肌共同运动的关节运动与屈肌共同运动方向相反,这其中不仅是屈肌和伸肌在起作用,有时还有其他要素的影响。肩关节和髋关节外展外旋伴屈肌共同运动,内收、内旋伴伸肌共同运动。踝关节背屈是屈肌共同运动不可缺少的,趾屈是伸肌共同运动不可缺少的。因此踝内翻显示有屈肌和伸肌两个共同运动。在上肢腕关节伸展、屈曲的要素分别是伸肌、屈肌共同运动,有时也可以发生变型。
〔1〕上肢屈肌共同运动肘屈曲最为常见,屈肌共同运动是最强的要素,在脑血管病后最先出现。肩关节外展、外旋是较弱的,出现在恢复后期,有的患者停止在这一弱的阶段,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上臂后伸。从神经生理学上讲,肘屈曲和前臂旋后肌关系密切,一般易同时出现。〔2〕上肢伸肌共同运动胸大肌是上肢伸肌共同运动最强的要素,其主要作用是上臂的内旋、内收,也是最初要素,是随意运动的根底。〔3〕下肢屈肌共同运动
f髋关节屈曲是下肢屈曲共同运动的最强要素,对患者来说仰卧位屈髋非常困难。髋屈曲收缩时,进行抵抗试验可显示足背屈肌的较强作用。屈髋时髋外展、外旋那么显得次要。〔4〕下肢伸肌共同运动膝关节显示较强的伸肌共同运动,常伴踝关节趾屈、内翻。重症患者内收肌要素非常强,患肢常交叉在健肢前,其中包含3个要素:膝伸展、髋内收、踝内翻。髋内旋和髋伸展是较次要的要素,患肢在负重位时伸肌共同运动的强要素被强化〔三〕联合反响与联合运动
1联合反响〔associatedreactio
:作健肢全力抗阻收缩,诱发患肢发生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称为联合反响,有痉挛存在时更易发生。它的发生被认为是本来潜在存在着的被上位中枢抑制的脊髓水平的运动整合,因损伤而解除了上位中枢的抑制后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联合反响导致的患肢运动多与健侧运动相似,但不同于健侧,而是原始的运动模式。根据两侧肢体运动是否相同又分为对称性和不对称性两种。上肢联合反响一般为对称性运动〔如图2〕,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的,屈曲、伸展为非对称性的。Raimiste现象是指:在仰卧位,健侧下肢抗阻力外展或内收时,患侧髋关节可出现相同动作〔如图3〕。
f图2图3Raimiste现象
2联合运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