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非常少。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在国内英语课堂环境下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态度、同伴互评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同伴互评的实施过程等。二、行动研究的方法与实施1实验对象天津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两个班共50名学生,由笔者担任授课人,但并不设为实验班和参照班,实施形成性评估。2实验设计与实施为了最终达到提高思辨能力的目的,笔者对三年级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单独进行个人口头陈述,并不能持有中庸的观点,观点要鲜明,或赞同或反对。笔者在制定其个人口头陈述的标准时,以Facio
e在1990年汇总的6个共识的思辨能力技能为依据:(1)阐释:分类,解析意义,明晰含义;(2)分析:审查观点,确定论据,分析论据;(3)评估:评估论点,评估论据;(4)推导:推敲论据,揣摩选择,导出结论;(5)解释:陈述结果,调整步骤,展示论证;(6)自我调整:自我检查,自我更正。笔者将体现思辨能力的评分标准发给学生并要求其评分,并且要写出缘由,再由小组负责人将同评评语和评分收集在一起,整理成报告交给教师,而教师浏览后再添加教师评语,最后一并交给做口头陈述人。该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时间为两个学期即8个月:A启动阶段(2个月)这个阶段亦可称之为培训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评判标准,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规定小组负责人,并向学生讲解标准,同时让学生试评,教师仔细审阅学生报告并予以反馈。B调整阶段(4个月)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评分标准经过使用后可以进行不断调整,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一、评分项目。例如,在初始阶段可以设置“陈述人是否有鲜明的观点”可以演变为“陈述人的论据是否有深度,为什么”;二、分数分配比例。例如在初始阶段可以设置“陈述结构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一开始可以占20,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生完全掌握时,可以降到5或完全取消。这是整个行动研修的关键阶段,占据了最长的时间,体现了学生消化吸收评分标准的过程。C全速阶段(2个月)当调整阶段基本结束,教师和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再更改评分标准时,该阶段开9始,教师与学生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话题的选择,论点、论据的质量上,是思辨能力全速提高的过程。3实验数据收集本实验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收集所有的评分标准以考察其变化。评分标准一个班经过6个版本的变化,另一个班经历了9个版本的变化;此外,还有学生观同评报告书后的感想(Jour
al),和学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均被用来评判试验的效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