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姚建平郭晓艳周龙娣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08期
摘要留守儿童虽然不是“问题儿童”,但是其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不容乐观,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加强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加强对感恩品质的培养,才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感恩;团体辅导
留守儿童虽然不是“问题儿童”,但是其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这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留守儿童和父母见面的次数比较少,情感处于隔离状态,有些对父母的情感也比较淡漠,难以建立亲密的联系。
现在留守儿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基层教师,笔者发现各个乡镇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活动室、亲情号码等,让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同伴一起相处,在活动中体会乐趣,培养积极的品质。也有一些社会组织来到学校举办活动,利用寒暑假,给孩子们开展活动,传递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笔者也参与过红十字会举办的“爱心义教进校园”活动,利用节假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汉字听写、武术学习等活动的开展,带来社会给他们的关爱,但是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否从内心去接纳与感恩外界的这些帮助?
笔者在《感恩父母》的课堂上进行小调查,让他们谈谈“父母对子女爱的行为”有哪些?大部分学生表示很茫然,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行为,认为一切都是有条件的;极少数同学在冥想的过程中很有感触,表示认识到父母对我们爱的付出和行为。当提起和父母的冲突时,学生们则是更有感触,发现很多孩子很难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爱的行为表现,对父母缺乏感恩的心态,更别提对其他人了。而且多个班级进行上课都出现类似的情况,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很淡漠。
最近在心理咨询接诊中发现,有很多留守儿童为了亲子关系的问题来咨询。有些孩子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成绩的关心,就心生怨恨,认为父母只关心成绩,根本不关心自己。一旦发生冲突,有的时候会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伤害父母,心中产生怨恨,久久不能原谅父母,并且会忽略父母所有的付出,不懂得感恩,情感淡漠。
感恩教育是一种识恩、知恩、感恩和施恩的教育过程。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以往的研究中关于留守儿童的很多,关于感恩教育方面的研究也不少,但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研究的却并不多,很多感恩教育不够系统全面。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