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艾灸
一、艾灸的文化历史……………………………………………………………(14)二、艾灸的功效和作用…………………………………………………………(5)三、热点技法……………………………………………………………………(67)四、艾灸的设备…………………………………………………………………(89)五、养生案例……………………………………………………………………(10)六、服务项目……………………………………………………………………(1112)七、合作方式合作条件:(开店政策表、代理政策表、合作程序)…………(1314)
f一、艾灸的文化历史
灸法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973年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指出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在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在配合药物治疗法同时,还例用了灸法、角法、浴法、熏蒸法、熨法等,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灸疗不但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有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足背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藉,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以及心痛、癃、癫狂、咳血、耳聋、等急难病证,均可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进行治疗。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一些病甚至可以“久灸既息则病已矣”。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从灸疗的起源到各种灸法及其适应症,书中记载颇多。《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哉也,基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及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经脉》说:“陷下则灸之。”《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疗的适应症很广,有些疾病应用灸疗更能取得治疗效果。《素问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失枕……灸脊中”。《灵枢癫狂》曰:“治癫疾者,……灸穷骨二十壮”。对临床上治疗内脏疾患并有成效的背腧穴,《灵枢背腧》中强调:“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泻之,虚则补之”。《素问血气形志》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灵枢经水》曰:“其治以针艾”,说明在《黄帝内经》成书前,针石和艾灸结合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已经很盛行,甚至在历史传记中也有灸疗的记载,《左传》载:“成公十年(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