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①故:所以
②渔者:打渔的人
③三声:几声三不表示确数
翻译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二.常识
作者简介:
1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关于课文
2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f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三、阅读理解1、概括每段段意。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第2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第3段、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第4段、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2、三峡总特点:雄奇险拔,山高峡长,清幽秀丽,3、全文的写作顺序明确:全文从山、水两方面来写。
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各自特点为:山: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水:
夏水: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春冬之景: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秋景:林寒涧肃、凄清寂静凄婉美4、本文先山后水的原因: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山峡的水又是最具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这里字字扣山、句句写峰,只字未提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涵盖了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5、文章写水为什么不按四时顺序来写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单写秋天,也是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合情合理。6、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同时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7、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