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走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
作者:来源:《纺织导报》2014年第09期
众所周知,世界与中国经济均已进入新常态。尤其是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新常态下,世界各国都把创造、质量和品牌当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于“制造与创造”、“速度与质量”、“产品与品牌”的辩证关系,行业内外议论颇多、思考颇多、阐述颇多。今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把“制造”与“创造”、“速度”与“质量”,“产品”与“品牌”这些熟悉而又令人兴奋的字眼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站位的高度、内涵的厚度、拓展的维度不言而喻,对中国这个传统的纺织制造大国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我们的纺织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工作也要顺应这三个转变,担负起三大使命,即技术创新的推动使命,产品质量的管理使命,产品品牌的培育使命。中国(占比198)2010年开始超过美国(占比194),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以纱、布、化学纤维为代表,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中国在内涵上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以纺织业为例,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能源的投入赚取利润,头顶“世界工厂”的桂冠,却掩饰不住90以上出口商品是贴牌生产的尴尬。创造和制造本来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产业链分工不同。但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减,成本更加低廉的竞争者不断出现,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先进制造业”战略、“工业40”战略等振兴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这些调整、转变将影响今后国家力量对比,重构全球的经济版图。在这个大背景下,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将“中国创造”融入“中国制造”成为迫在眉睫的里程碑式的议题。中国经济30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但相比于快速增长的“量”,“质”的脚步显得慢了些。包括纺织工业在内制造业领域产能结构性过剩、产品质量较低且不稳定等问题突出,“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发展中的结构和方式问题,使得我们必须要做出改变,即由中国速度走向中国质量。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将品牌当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完全符合当前全球对品牌形成的共识,利用品牌抢夺经济发展制高点。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拥有全球90以上的名牌;驰名世界的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