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挫折面前自动放弃有尊严的生活,还美其名曰“圆滑世故”。应该庆幸,经过了那场起因于孙志刚事件的巨大变故,程益中并没有失去对传媒的热情。这位优秀的媒体文化制造者,在面临被体制边缘化时,尽管也有内心挣扎,但所幸顺利度过了。现在,他选择在另一个向度,继续他最擅长的传媒事业,对中国传媒业来说,是一种幸运。在众声喧哗的时候,他有时候会想起《日瓦格医生》,“空无一人的乡下,大时代寂静的白夜,俄罗斯广袤的原野,橘黄色灯下,惊魂未定的日瓦格在阅读诗歌,床上酣睡着女人,远方传来阵阵狼嚎”。他无法选择一种避世的生活,一种看似自由的逃亡;在大时代下,他感受更多的是日瓦戈式的悲伤与不息的热望。4.★在电影《潜水钟与蝴蝶》中,对于主人公鲍比来说,他的身体像潜水钟一般沉重,心绪却如蝴蝶一般自由。如果你觉得这个时代太过沉重,太多困厄,时常让你艰难行事,你可以将世界比作潜水钟,而你的自由精神同样如蝴蝶飞舞。5.★在美国独立日的那天,带着一把斧子,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畔。他借着“公民不服从”的自由精神写作,并且影响了托尔斯泰和甘地,这样自由选择生活的人在今天的中国并不少见,既有从德国来的卢安克,也有许多本土的义工。6.★人生而自由,下半句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多少人熟知前一句却不知后一句的存在,而讽刺的是,那被遗忘的苍凉慨叹才是这句表达的重点。卢梭还曾说过:“文明诞生于人类开始建造藩篱之时……大凡文明是囿于藩篱的不自由的产物。”私以为这句话便是对于前句最精彩的解释。文明构筑枷锁与藩篱,从而衍生不自由。文明催生的是制度、规范、法律,它们以对绝对自由的限制来保障一个社会的安稳,以对个体部分自由的牺牲来成全集体的自由最大化,这一切自然无可厚非。7.追求自由是为了获得做人的尊严和幸福,但是对任何社会而言,社会个体的自由均是永远是相对的自由,必须受到该社会的约束。“年轻的时候会以为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年老以后才知道真正的自由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年轻的时候我们囿于管束却心神飞扬,充满对一切的好奇与对未知的探索,所以会以为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年老之
2
f后我们不再渴望新知不再求索,肩上最为沉重的是世俗的负累和百般的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懂得自由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何况“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本身是可怕的,忽然想起罗兰夫人的一句经典常常被用来描述法国大革命的终结,她说:“自由啊,自由啊,多少罪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