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5数据库实施阶段。根据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2简述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和方法。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库应用系统所要处理的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大量收集用来实现系统目标的各类基本数据以及用户对数据库信息的需求、对基本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需求、对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需求。
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1调查数据库应用系统所涉及的用户的各部门的组成情况,各部门的职责,各部门的业务及其流
程。确定系统功能范围,明确哪些业务活动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哪些由人工来做。2了解用户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各种要求,包括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如
各个部门输入和使用什么数据,如何加工处理这些数据,处理后的数据的输出内容、格式及发布的对象等。3深入分析用户的各种需求,并用数据流图描述整个系统的数据流向和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描述数据与处理之间的联系。4分析系统数据,用数据字典描述数据流图中涉及的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3简述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步骤。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概念结构设计方法。基本步骤如下:
1概念结构的抽象概念结构的抽象是指根据系统的用户需求以及所设计的应用对象,对需求分析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进行抽象,抽取应用对象与系统相关的本质特征信息,而忽略应用对象与系统无关的非本质数据,并最终把应用对象的特征信息精确描述为概念模型的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抽象处理过程。
2局部ER图设计局部ER图设计是指根据系统的整体需求,把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局部应用,利用概念结构抽象的结果,设计各局部应用所对应的ER图的过程。
3全局ER图设计全局ER图设计是指根据系统的整体需求,选择合理的集成方法,把各局部ER图进行集成,同时消除属性冲突、实体冲突和联系冲突,并最终形成系统的整体概念结构的过程。
4概念结构的优化概念结构的优化是指根据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在系统全局ER图的基础上,利用需求分析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通过检测消除系统中全局ER图的属性冗余、实体冗余和联系冗余等冗余数据,并最终形成独立于具体DBMS的整体概念结构的过程。4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试述其设计步骤。数据库系统逻辑设计的任务是:把数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