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系统;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这种教育形式又称制度化教育。在制度化教育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即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说来,在l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了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3.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3
f云南教师招考2.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育萃培训2016
第二节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孔子与教育
教育学的发展
(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通过《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来体现。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也就是说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2)孔子的学说以“仁”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的教学思想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在教学方法上重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