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建全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定期活动,并有完整记录。
二建立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患者等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与宣教,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护理人员应人人知晓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常规。
三建立公共安全事件及院内意外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处理流程。
四对侵入性护理操作、使用高危药物、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等高危人群,应向患者或家属认真履行告知。
五建立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重点护理环节、重点护理对象的管理制度。
六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七定期对护理用具、仪器、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生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督促整改并记录。对各类药品应分类放置、标签清晰,毒麻药品加锁保管。八加强科室环境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基础设施危险因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院内感染发生;管理好医用危险品如氧气等;注意病区安全,做好防火、防盗等工作。九各级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执业证书或手续不全,不得独立值班。附录患者安全目标(2011年)
1
f附录患者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2011年)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1、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2、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l、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2
f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