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运动的伟大纲领。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内容: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4)、《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分析存在的原因: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5)、《井冈山斗争》1928年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而在统治阶级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我们的战略必须是逐渐地推进的”。毛泽东还指出,红色政权
f长期存在和发展,除了上面所提五个条件之外,还再加上“充足的给养”和“有利的地势”两个条件。(6)、《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提出了赵忠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初确立“要以乡村为中心”的理念,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8、《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1、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9)、《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提出两个先锋队(10)、《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为了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批判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这部著作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纲领性文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11)、《实践论》1937年7月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12)、《矛盾论》1937年8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13)、《论持久战》1938年5月,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14)、《〈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