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23厘米,湿敷时间应保持24小时以上。9对于小水泡,应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对于大水泡(直径大于2cm),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泡的底缘穿刺抽吸。已破溃水泡及时处理,防止感染。10根据具体药物选用合适的拮抗剂。氮芥、丝裂霉素外渗可以使用510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渗漏的区域做皮下注射;蒽环类药物如多柔比星、柔红霉素外渗可用二甲亚砜涂于患处,每6小时一次,共2周;柔红霉素外渗可以局部注射50100mg氢化
f可的松或局部注射84碳酸氢钠5ml,减少药物与DNA结合;对于长春碱类药物除局部封闭以外,还可以使用磁疗以缓解症状。11严密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等变化。做好护理记录,严格交接班。外渗部位未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次进行各种注射。12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情绪,争取患者的配合。七、导管脱落的防范与处理(一)防范1管道必须妥善固定,有置管者做好标记,详细记录管道名称、留置时间、部位、长
度。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加强对高危患者,如意识障碍、躁动、有拔管史、依从性差等患者的观察,并作为
重点交接班内容详细交接。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其防范意识及管道自护能力。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治疗、护理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脱落。5加强培训,提高护士导管脱出、移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如PICC置管,穿刺时尽量
避开肘窝,用透明敷料固定体外导管,也可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更换敷料时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二)处理认真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和交接班,防止导管再次脱落。根据脱落导管的类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引流管脱落立即报告医师,将脱出的引流管交医师查看是否完整,如有管道断裂在体内,须进一步处理;观察伤口渗出情况,需再次置管时,协助医师做好相关准备。2胸腔闭式引流管脱落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夹闭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3“T”管脱落立即报告医师,密切观察腹痛情况,告知患者暂禁食禁饮,必要时协助医师重新置管。4胃管脱落观察患者有无窒息表现,是否腹胀;如病情需要,遵医嘱重新置管。5导尿管脱落观察患者有无尿道损伤征象,是否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