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机的问题,没有一个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它只是结合了一些当地的例子来把这些问题引申出来。国考就更加不用说了,比如我们2008年的环境污染的问题,2009年涉及的我们技术落后创新不足的问题等等。很多同学在参加地方考试的时候,总是想去收集地方时事热点,这是没有必要的。我经常开玩笑说,你想要知道我们申论考试要考什么,你就看看我们从中央到地方,20世纪到21世纪的政府工作从报告当中每年都要解决,但是总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就是我们申论考试要考的话题。3与现实条件和价值判断的相关性。我之所以把这个两个特点概括为一点,是因为这两点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前面说到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但是在每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其突出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都是属于社会问题,它们之间有时候会存在矛盾,一旦出现矛盾的时候,必须有取舍,两者对于我们的政府来说哪一个更加重要呢?这就要看现实条件,也可以说是历史背景,如果是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那么经济发展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尽管遇到了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还是呈较快速度增长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环境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2001年四川省申论考试考的是招商引资的问题,材料里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招商引资中存在的不足,对策是我们如何更多更好地招商引资提出来的。2006年北京市同样考的是招商引资的问题,材料涉及到内容和四川省考的恰恰相对,主要是说盲目招商引资,把环境污染和一些骗子都招来了。这里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时代变化了,经济发展了,资金的地位下降了,对生态效益的要求提高了。时代变化也带来了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前政府单纯地强调GDP,现在加了两个口号,一个是绿色GDP,一个是单位GDP能耗,同时还提出了居民的幸福指数,文化建设等等概念来消解GDP作为考核官员和政绩的核心地位。能不能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呢?我们再结合历年考试的主题来进行分析:2000年:环境污染导致的纠纷。2001年:药品安全问题。2002年:网络安全问题。2003年:安全生产问题。2004年:汽车发展现状和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问题。2005年:农村的建设。
f2006年:突发性公共事件问题。2007年:征地纠纷与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2008年:水电开发中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2009年:国家的科技发展与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的问题。可以看出,具有社会问题的上述三个特性的主题很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