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每年保持97%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中国制造的商品畅销世界各国,成为世界工厂。由于
f我国出口商品是在大量消耗资源基础上的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出口比例中较小。中国很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由于缺乏自主研发的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中国出口的大量商品是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赚取加工费,而跨国公司却利用中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只有走不断创新的道路,把中国出口商品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过去提出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继续提出扩大内需,重点已经转变,主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提出“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富有新意。长期以来,由于依靠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甚微,中国不得不把大量商品输往国外,出口逐年增加。一方面,大量消耗了宝贵的资源,造成了日
f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对外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日益抬头。某些西方国家乘机散发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有8亿人口在农村,国家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鼓励人民合理消费,使国内市场活跃起来,中国经济发展才会不断显示出生机和活力,全面建设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