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届六中全会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十七大又明确把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明我们的发展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表明我们需要的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未来换取高速度的发展。这种发展内涵,摈弃了轻视或漠视经济结构、分配结构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增长方式,容纳了经济结构优
f化、收入分配合理、资源环境改善等内涵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使经济发展朝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词语的变化折射出经济发展内涵的重大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过去我们讲“增长方式”转变,是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现在讲“发展方式”转变,内涵更加丰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
f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近年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压力逐渐显现,中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水污染严重威胁中国的水资源安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材料显示,在为全国将近一半人口提供用水的海河、淮河、黄河水系中,有超过70%的水受到严重污染。2007年5月31日爆发的太湖蓝藻事件给我们城市饮用水安全敲响了警钟。另外,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也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个中国城市当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中国目前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对能源浪费十分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虽然经济增长比较快但能源消耗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数据表明中国既是世界上能源消耗大国又是世界上污染排放大国。这不仅严重的危害了国民的身心健康还造成了负面的国际影响对中国产生越来越大的环境外交压力。因此,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