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集装箱急救车”(实际上是一种微型医院)。四、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我们城市的院前急救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广州模式,这是由市急救指挥中心负责高度,以若干个医院急诊科成为一区域中心,实行分区域分科负责急救工作的模式。该市急救指挥中心成立于1990年,以120为统一急救电话,全市划分为25个片,指挥中心与各片医院无直接行政隶属关系,但负责进行调度指挥,并负责与其他系统如公安、消防等的联络协作,以应付重大突发事件,负责急救情报收集研究,负责群众性急救知识培养。医院接指挥中心通知后派车并配备医护人员赴现场急救后将病人运送回本院继续救治。二是重庆模式,这是依托医院的一种模式,市救护中心站1987年与市四院合并成市医疗急救中心,这种模式占我国大多数,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县中心医院一般都兼急救中心。三是上海模式,这是由医疗急救中心站及其所属分站与市内一些医院紧密协助的模式,即分站设在区、县中心医院,通过中心站调度后由分站派车到现场急救,将病人送到分站所在医院或到病人特约劳保医院继续救护。上述模式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纳,可进行修改变革,但其根本原则是:①要满足最短的反应时间,即以最快的速度将病人送到合适医院,就是要考虑到城市交通道路、急救半径、医务人员配备快速行动等问题;②要保证最佳的院前救护,主要是随车医务人员的专业性质和技术水平程度;③要结合适应突发事件的应急,保证在统一调度下医院有很强的接收急诊病人的能力;④要有利于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取得最佳效益,减少人员资源浪费,提高急救设备的充分利用。五、院前急救的管理重视和加强院前急诊工作的关键是管理,要特别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良好的通讯联络现代急救医疗已把通讯连同运输、技术称为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通讯是其中重要的最先的一环,全国120急救电话的收接畅通,充分利用各种有线、无线通讯器材来进行联络、指挥、调度是不可缺少的。(二)完好的运输工具通常情况下是指救护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急性心肌梗塞(AMI)约有40~60因合并症而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其中70因来不及送医院而死于
f现场或途中,对于这种严重的逼向死亡(deado
arriveDOA)的病人,即使在救护车内也是很难以挽救的,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救护车内装备心肺复苏(CPR)和生命高级维持技术(ALS)和病人监护(mo
itor)等急救器械设备,使救护车成为集运、救、护三种功能于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