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须进行心肺复苏才能使病人有得救的希望。因此,对院前急救的新概念应扩展到对急诊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要求能在其发病和呼救时,及时将医疗措施送到他的身边,立即开始有效处理,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合适的医院作进一步诊断和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包括在家庭、工厂、农村、街道以及交通事故现场等所有出事地点对病人的初步救护,这是我国当前医疗救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其关键问题是要大力进行急救知识普及训练以及提高广大群众初步急救技能,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效果;对医务人员也同样有普及急救知识的问题,专业分科越来越细,过于专门化带来的问题是对急诊伤病人缺乏有效的急救技能,一位心内科医师可能对外伤止血、骨折固定的急救技能缺乏足够的掌握,外科医师可能不懂得常见内科急诊的初步急救,因此要求医务人员都能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才能满足各类急救病人的需要。尤其是急救五项技术:进行有效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这些现场急救技术的特点是:基本上徒手进行,很少依赖器械设备;操作简单易行,容易掌握;效果强调确实可靠,要求程序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不但医务人员,而且一般群众都能掌握;对医务人员来说,现场急救的要求提高,即通常强调的ABCD复苏程序:抢救A(airway)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要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方法;抢救B(breathi
g)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C(cardiacmassage)是扣击胸部和胸外
f心脏挤压法,必要时行开胸心脏按摩;抢救D(drug)是心内或静脉内注射药物。(二)搬运经过初步现场处理后,必须把伤病人及时转送到合适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急救处理。在这个转送过程中,搬运做得及时正确不但可减少伤病人的痛苦,还可有利于防止造成新的损伤而招致残疾或死亡。搬运方法有多种,可因地、因时、因人而宜选择合适的,最常用的方法有担架搬运法、徒手搬运法等。对颈、腰椎骨折病人必须三人以上同时搬运,托住头颈、胸腰、臀部脚腿,切忌一人搬腿的双人搬运。(三)监护运送现代急救医学的新概念,已摒弃过去把运送急诊病人看成是交通部门或医务人员只是协调运输部门进行,导致在运送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医疗救护的保证的陈旧概念,而是认为医疗急救运送是院外(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结急救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链”,要把单纯的病人运载工具改造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流动医院”、“活动急救站”,成为医务人员院前抢救的场所,即“浓缩急诊室”,甚至发展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