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40cm距离加±050D交叉圆柱镜,观察近交叉格子
视标,横线清晰加正镜(量值为滞后量);竖线清晰加负镜(量值为超前
量)。
23正、负相对调节:
正视眼状,40cm距离观察近用三条十字视标,(或最佳视力的上一
行)双眼等量并按±025D递加,由清楚到模糊。所加:
负镜度即正相对调节(PRA);正镜度即负相对调节(NRA)。
附正常参考值:正相对调节-175-300D;负相对调节
175225D。提示:先用负镜,寻找所能增加的最大调节量,
再用正镜,寻找所
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
控制点:必须正调节大于负调节。且负相对调节应小于25D,此

可反映是否过矫。
24调节灵活度:
一般选用±20D的反转拍,一侧清楚反转,待另一侧清楚再反转,记
录每分钟循环次数。
附正常参考值:双眼10次mi
;单眼12次mi

提示:一般先查双眼,若双眼困难或异常再单眼测试。
3集合功能的检查:
31集合近点(NPC)的检查:
08近视标或笔灯置眼前,按5cms速度,由远渐近至复视。(记录
该点到角膜的距离为破裂点参数。)尔后逐渐远移还原单视。(记录该点
专业word可编辑

f


到角膜的距离即恢复点参数。)
附正常参考值:破裂点恢复点610cm。
提示:若破裂点小于5cm疑集合过度。多次重复测量,若数值逐渐变
小,疑集合有障碍,若数值变化不大,说明较为正常。
32聚散范围的检查:
321水平方向远距(近距)聚散范围的检查:
正视眼状,远距(选远瞳)近距(选近瞳),双眼注视单一竖线视
标,同时等量按12△s速度添加底内(外)棱镜,并记录:
视标模糊(即模糊点量值);视标分离(即破裂点量值);反向运作
视标还原归位(即恢复点量值)。
附正常参考值:远距(底内)X7±34±2
(底外)9±419±810±4
近距(底内)13±421±413±5
(底外)17±521±611±7
322垂直方向远距(近距)聚散范围的检查:
同上方法,仅垂直方向所增加棱镜,因调节不变,故只查破裂点恢
复点。(另因人眼垂直方向融合力较弱,故一般只单眼R加棱镜。)
附正常参考值:远(近)距破裂点恢复点34△152△
33正、负相对集合:
正视眼状,40cm距离观察单一近用竖线视标,并逐渐加底内(外)
棱镜,由清楚到复视。所加:
底内棱镜量值,即负相对集合(NRC);底外棱镜量值即正相对集合
(PRC)。
专业word可编辑

f


附正常参考值:正相对集合90ma;负相对集合10ma。
提示1:一定注意先用底外棱镜,寻找生理最大的集合力,再用底内棱
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