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隐斜)。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
镜量值直至点线重合。
提示:马氏杆操作过程中,若有融合倾向,注意先将右眼遮盖35s。
43偏光十字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R应见十字竖线,L应见十字横线。双眼观
察十字短线位移情况,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十字回归正位。
44远近眼位的检查:
水平眼位的检查:在双眼平衡全矫基础上,远用远瞳,近用近瞳。取被
检眼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一视标,R12△(BI)测量棱镜,L6△(BU)分
离棱镜,尔后右眼逐渐减少(BI)回转,并嘱注视下方视标,记录视标垂
直对齐时所调正的棱镜量值,即远近水平方向斜位量。(注意近用眼位
测量棱镜应大于12△,一般15△为宜。)
垂直眼位的检查:同上方法,仅R1215△(BI)为分离棱镜,L6△
(BU)为测量棱镜,尔后左眼逐渐减少(BU)回转记录视标水平对齐时
所调整的棱镜量值,即远近垂直方向斜位量。
提示:该方法设置棱镜时,一定注意双眼遮闭。
附注:也可用马氏杆配合5米(远用)、04米(近用)点光源分别检
查远近斜位。
附正常参考值:(远距)正位~2△(BI)
(近距)正位~6△(BO)
专业word可编辑
f
5固视差异检查:(配合固视差异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R应见上、右短线和中间圆点,L应见下、
左短线和中间圆点。双眼观察十字短线是否产生位移。(R正固视差十字
上短线右移,R负固视差十字上短线左移;R上固视差十字右短线下移;R
下固视差十字右短线上移。)若十字短线亮度暗淡,疑视网膜周边抑制。
提示:该方法可查单眼眼位,考虑更多矫正量分配患眼。
(二)近距离部分的检查:
1BCC检查:(配合近交叉格子视标)
正视眼状,±050D交叉圆柱镜,红点负轴置90(若组合验光仪将±
050D置视窗)观察比较横、竖线清晰程度的差异,排除视疲劳。(若横
线清晰,增加正度数。)
提示:若持续性竖线清晰,疑散光矫正不正确,垂直向可减025D
柱镜。若横、竖线仍无法平衡,则保留横线最黑的球镜。
2调节功能检查:
21调节幅度(Amp)的检查:
可用近距离法(负透镜法)测定个性调节幅度,再与最小调节幅度
(15-年龄×025)作比较。注意应在全矫前提下,若两眼明显参差最好
单独测试。
提示:最好用距离法,(移近法、移远法)规范视标长3mm、宽
02mm。
22调节反应的检查:
221正视眼状,40cm距离检影镜观察25D应中和,若影动为顺动
用正镜(量值为滞后量);影动为逆动用负镜(量值为超前量)。
专业word可编辑
f
222正视眼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