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正确的划分应为“不知其几千里也”。3.解析A“怒”的意思为“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4.C5.1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6.D7.它们都有所恃,有所凭借,没有达到真正自由的状态。比较阅读1.1记载2悬挂3注入4转,改变2.1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2河伯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自己那了。3.寓言。示例:乙文对我的启示更大。乙文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参考译文乙秋雨按时而降,大小溪水都灌入了黄河。水流浩大宽广,两岸及河中水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伯欣然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自己那了。它顺着水流向东前进,到达了北海,面向东那方望去,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伯这才改变自得的态度,仰起头对着海神若感叹说:“俗话说:‘听了很多道理,总觉得都不如自己高明。’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认为孔子的见闻很少和轻视伯夷气节的话,当初我还不信。现在我目睹了你那望不到边的海水,难以穷尽,我如果不是来到你的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见识广博的人讥笑。”课外阅读1.1种植2满,充满3顺着,沿着2.解析C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项,“折檐之前有隙地”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怪而问之”中的“之”是代词,指“童子”。B项,“因以为池”中的“以”是介词,“用,把”;“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中的“以”是动词,“认为”。D项,“微风而波”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只有C项中的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鱼池”。3.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浅又窄的水池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4.解析C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六个句子中,第①句写空地四周的环境,第②句写疏通水路,引水灌池;第⑥句写作者的自足之感。5.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感到两者命运不公,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还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参考译文在我屋檐下的回廊前有块空地,方圆有四五丈,正对着非非堂。四周绿竹环绕,互相荫蔽映照,不曾种植花草。于是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