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发展中国家比较,仍然存在差距。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基本特征,仍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65以上,占GDP的比重2001年已达319%。9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10简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答: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11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趋势?答: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有的年份波折度较大。但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运行则是另外一种情形。1995年以前,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路下滑,1996年才停止下滑,1997年开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12简述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答: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是税收。13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答:一弥补财政赤字。二筹集建设资金三调节经济。14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答: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从本质上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中性原理:他们认为无论是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国民
f储蓄没有任何影响。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具有深远的政策意义。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即所谓发行国债等于未来的税收,那么以增发国债为手段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不会影响总需求。因为政府发行国债,居民家庭就会减少消费,把由于发债而不增税所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备支付未来与国债等价的税收,这样政府由发债而增加的支出与消费者减少的消费正好相等,总需求不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15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答:(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