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是在强化过程中逐渐尝试错误直至成功的过程1。学习包括获得和维持两个过程,因此首先必须建立适合的教育环境,然后维持这种刺激,包括重复、奖励、反馈等。
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课件制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合适的外部环境刺激,使得教学环境的刺激更丰富有效和维持联结。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是维持外部刺激与有机体反应的重要手段。
根据斯金纳基于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教师做课件应将有待学习的材料分析组织成知识碎片,把系统的知识分解成知识点,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以后,设计相关的变式习题来强化,如此各个击破,再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较难的知识点,课件上应该有关于解答思路的提示。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知识点分割,以由易到难的顺序小步子呈现;在课件制作中加入能引起学生关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元素,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积极反应;在学生积极反馈时,课件应当明确显示正确答案以便“及时确认”或“及时强化”,以提高学生的信心;课件制作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规划进度,这样教学的进度更符合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可以降低错误率,有效维持联结,提高学习有效性。
行为主义理论中除了程序教学以外,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masterylear
i
g)对课件的制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学习理论被誉为“乐观的教学理论”,其对课件的基本要求是:教师首先把整个课程分成一系列较小的学习单元并确定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必须紧密衔接;每个小目标完成以后,以后的课件中不断出现之前的内容,形成比较小型的形成性评价,直到学生都掌握了,再开始下一个单元2。
4如何利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做课件
认知主义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奥苏伯尔、克勒、加涅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对行为主义内部机制的注解,理论上沿袭了行为主义的术语,弥补了行为主义最突出的缺点;但是由于只强调内部机制,忽略文化背景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则强调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关系与建立,因此为后来的建构主义奠定了基础。其间出现的理论有克勒的顿悟说、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加涅的学习条件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型,而非SR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动机、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对学习具有影响;学习是人类积极主动形成的认知过程,经过复杂的心理加工,学习的结果反映事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