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就叫变量。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二、计算能力(A)整式的计算。1、整式的加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2、幂运算(七个公式)①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②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③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乘方的积。④同指数幂相乘:指数不变,底数相乘。⑤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⑥零指数:任何非零数的0次方等于1。⑦负指数:任何非零数的负指数等于它的正指数的倒数。3、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平方差;两数和乘两数差。②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尾平方;首尾2倍在中央。附:⑴三数和的完全平方:⑵立方和:⑶立方差:4、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乘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不同的字母照写。②单项式乘多项式: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结果相加。③多项式乘多项式:用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第二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结果相加。(握手原则)5、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系数除以系数,相同的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照写。
f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除以单项式,再把结果相加。(B)角度的计算。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定理、外角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度。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利用平行线的关系角来计算。3、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来计算(C)面积的计算1、长方形的面积长×高或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或对角线相乘的一半。或四个全等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3、三角形面积底×高÷2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两直角边的积的一半或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积的一半(D)三角形线段的计算①用特殊位置(中线、中点、中垂线)来计算②用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来计算③用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来计算(E)概率的计算1、一般算法:2、面积算法:三、图形与操作1、作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基本作图,见书本143146页)2、作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