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孩子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好的教学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从幼儿园的孩子忽然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还无法轻易适应这角色的转变。我认为首先应该从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一、以写字习惯的培养作为切入口,老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孩子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好的教学习惯。自己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那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也要工整,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自己就得带头说普通话。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教学中有许多细节,如坐的姿势,两腿并拢,放在桌下,腰挺直。握笔的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寸、一拳、一尺。还有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必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好的习惯起码要6个星期才能养成。教师除了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教师工作,在家督促孩子的行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古人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这样,孩子们就会带着问题来上课,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能理解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也就会更好。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们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6、7岁正是他们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