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过无氧阈时,无氧代谢产物即酸性产物经血液中的缓冲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为排除较多的二氧化碳,通气量即增多。当运动在一定的负荷量下进行时,运动开始时摄氧量很快增高,达到稳定状态时即维持在相当的水平,运动停止后缓慢下降直至安静水平。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运动疗法如呼吸肌训练和全身有氧训练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Silva等研究了12例脊髓损伤患者和12例正常人双上肢进行有氧训练时对通气肌耐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训练后,患者通气功能和通气肌耐力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水平接近。另一研究报告发现,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经过8周的呼吸肌肌力训练,肺活量提高8±436功能性残气量增高15±596同时呼吸困难程度减轻了43±2130。(三)运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运动疗法是中枢神经系统最有效的刺激形式,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运动均可导致向中枢神经提供感觉、运动和反射性传入。反复多次学习、刺激是条件反射的综合反应,随运动复杂性的增加,大脑皮层将建立暂时性的联系和条件反射,神经活动的兴奋灵活性和反应性都得以提高。
据文献报道,运动疗法对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在改善感觉、运动和行为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疗效。一些基础研究也表明,运动疗法可激活脑梗塞大鼠大脑梗死灶周围和对侧相应皮质神经元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Di
g等认为运动训练可增加脑梗死区的微血管数量以及神经再生相关因子NGF、BDNF水平,从而加快神经修复。Matteis等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研究发现患侧上肢的关节分别进行被动活动与主动运动时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增加值是相同的提示脑卒中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可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其机制可能在于运动促进了大脑相应区域的突触结构和传递的可塑变化使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重组和代偿。因此,运动疗法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运动疗法种类和方法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方面。
f(1)主动运动(activemoveme
t):指患者主动以肌肉收缩形式完成的运动。运动时既不需要助力,亦不用克服外来阻力的一种功能运动,如关节的运动、肌肉力量的训练、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等。它是运动疗法的主导方法,更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此方法对肌肉、关节运动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作用。主动运动是患者在主观感觉下,根据疾病恢复的需要,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的运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