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从中央到省里均强调: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关键是要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5月在鄂州召开的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实行
f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因此,扩大内需和统筹城乡发展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3、试点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试点推进是过去5年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显著特征。在此过程中,全省形成了仙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7个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88个试点乡镇等“跨区域、多层次”探索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的格局。进入新的阶段,新农村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要求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新农村建设;扩大内需,统筹区域、城乡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新农村建设必须让更多群众受益,要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健康幸福指数,增强他们生活的尊严感和幸福感。顺应新形势、面临新任务,试点推进仍将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是,具体模式将由过去“选村试点逐步推进”向“成片示范加快推进”转变。基于这一转变,省委省政府在2010年1号文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支持力度”中明确指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自主开展改革试点。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省级试点的力度:省委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城乡一体化扩点县(市、区)试点的意见》(鄂办发【2010】60号),《意见》将示范区域范围内的掇刀区列入全省新一轮城乡一体化化6个县(市、区)之一。这为荆门市形成省级试点和县(市、区)自主试点相互促进的新农村建设格局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4、基层期盼和积极参与为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规划区基层干部和村委会班子普遍热情高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意愿强烈。同时,当地民风淳朴,社会治安不断好转,已经形成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优美舒适的
f人居环境和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文条件。5、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十七大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湖北省实施“两圈一带”建设的战略机遇,遵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市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道路。近两年来,结合荆门市的实际,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