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货币体系的功能。”并指出。“从经济的观点看.人民币汇率应该自由浮动。”格林斯潘的一番表述,令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成焦点。此后的一年.有更多的国家通过关税或非关税贸易壁垒向中国施压,人民币承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升值压力。自2002年底以来,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大肆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2003年2月21日。全球七大工业国集团会议召开。在七国财长会议中.盐川正十郎再次谴责和抗议中国的人民币政策.说中国不断加大向It本输出廉价产品,是日本通货紧缩的重大原因,再次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他说:“不仅日本的通缩是因为进口了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而且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源于此。”目前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已经不能反映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现状。他要求其它国家与El本一道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政府重新评估人民币的汇率。而就我国内部而言,人民币汇率生值也成为了形势所需。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已经成为未来汇率制度演变的趋势。在这种汇率制度下.一国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国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1、外因:美国施压和日本的叫喧。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天然的地理条件为中日间建立紧密的贸易关系提供了先天条件,但也注定了问题的产生。作为我国的近邻,资源匮乏的日本不得不从中国进口一些生活必须品,例如一次性筷子等。但是由于其本国国内生产成本远远高于进口故
4
f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而导致其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所以日本于2003年提出“中国向亚洲国际输出了通货紧缩”的理论。日方认为中国出口急剧增长,中国向日本输出的廉价商品导致其国内物价水平下降,据此得出是“中国向亚洲输出了通货紧缩”的理论,并以此要求人民币升值。而继日本之后美国也提出是中国对人民币进行操控导致了美国国内制造业失业率的增加,为了控制国内的失业率不再增加,美国政府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来迫使人民币升值。2、内因:购买力平价、国际收支。“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购买力平价PPP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购买力的交换长期均衡汇率是由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从2005年数据来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