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作者:田先洪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4期
摘要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BPPV患者,均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2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0例BPPV患者治疗均顺利结束,2周后治愈38例(占760)、改善7例(占140)、无效5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耳石复位疗法可安全有效地治疗BPPV,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法复位;耳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R7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8(c)0036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
ig
paroxysmalpositio
al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其主要特点是仅在特定的头位有短暂性的阵发性眩晕,而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出现1。该病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等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2。BPPV如果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将会良好。耳石复位法是治疗BPPV最为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复位方法,是随头位改变将耳石从半规管清除至椭圆囊,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本院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接诊的50例BPPV患者,采用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BPPV患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0~63岁,平均(450±25)岁。其中,左耳受累23例,右耳受累25例,双耳2例;后半规管35例(700),外半规管13例(260),前半规管2例(40)。患者自发病至就诊时间为8h~1年,平均(560±25)d。其中,第一次发病患者31例(620),多次发病患者19例(380)。其中,6例有中耳炎病史,2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有颈椎病史,1例有手术史,1例有高血压史,1例有糖尿病史。
12诊断标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因头部运动改变至某一个特定的位置而发生短暂性的眩晕;变位性眼震试验呈阳性。变位性眼震试验的具体操作如下:①使患者处在检查床上,头部向一侧扭转45°。②检查者迅速协助患者由坐位转为平卧,保持头向下垂30°,此时观察患者的双眼是否有眼震。若经过1~5s的潜伏期,患者发生眩晕或者双眼发生向地性旋转眼震则为阳性。③协助患者由平卧转为坐位,检查是否再次发生眩晕或者双眼发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