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素、刻苦、诚信、孝顺、和气、谦逊、
关爱、礼貌等良好的道德品格,在为数不少的青少年中未能普遍形成。在教人做人、育子成人的方面,家庭和学校都相对薄弱。德育的难以落到实处,依然是普遍的难题。尤其是一批成绩不错的学生,把成绩误认作成长,身体、心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不少明显缺陷。试举数例:
1、一位当清洁工的单亲妈妈,含辛茹苦攒了点钱给六年级的孩子买了一只“肯德鸡”,妈妈饭还没做好,孩子就把鸡吃得只剩一条腿。妈妈问:“好吃吗?”一边要撕去一块尝尝,孩子赶紧用手捂住那只鸡腿,对妈妈说:“这是我留着晚上吃的!”妈妈听后,心口一直在疼。
2、各地的大学,在新生入学时,许多新生的父母扛着大包小箱,穿梭在校园中为子女办入学手续,有的甚至在校园附近的旅店里住下来,等子女适应了才离开。那位拿硫酸到北京动物园泼熊的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四男生刘海洋,每到星期天都要包一大堆脏衣服,等辛辛苦苦开出租车养家糊口的单亲妈妈,前来为他拿回家去洗。
3、哈尔滨三中是全国高考成绩最突出的学校,一位在高三把关多年的闫老师说:“这几年高考年年有进步,可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却一年比一年冷漠。今年考上的学生,一出校门见了老师就像不认识的一样。”
我们不仅要问:这些学生怎么啦?为什么这样缺乏爱心,缺乏正常的情感和品格,这样的脆弱和依赖?以上例子也许比较极端,但有类似倾向的孩子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啊!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家庭教育是每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成为一名家长很容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教育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一门集爱心与智慧于一身的艺术。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一些误区,从而导致事与愿违的教育效果。三、家庭教育的误区:误区一:爱心无度,丧失原则。
我们都知道: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辨证唯物主义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这就如同弹簧一样,一旦超过了它应有的弹性限度,那它也就只能成为废铁一根了。又如同糖水,过量的糖不但不会增加甜度,反而会适得其反。可是很多家长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错误的以为给予孩子的爱越
2
f多越好。而过度的爱心会让孩子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不但会毫无责任感,而且还会自私自利,一旦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会不择手段。2005年的2月1日,中国公安民警谭文新亲手枪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就是一起溺爱酿惨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