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4)经济管理知识课程:工程经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资源管理等课程;(5)专业知识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电站等课程;主要实验包括:力学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水电站实验等。集中实践性教学包括测量实习、地质实习、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与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其中每门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一般安排14周。测绘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比较突出的做法:1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针对已有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吸收“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的成功经验,在淡化专业方向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将现在按“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天航空测绘、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四个专业方向制定的培养方案,按照
7
f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重组专业课程,界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通过研讨达成共识,并重新修定了教学大纲。这样,不仅保证了专业知识点教学的全覆盖,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性和前后衔接关系问题。
在“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两类。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包括:测绘学概论、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GP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物理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图学基础、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工程项目管理。
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之外,将实践环节课程划分为工程基础实习、工程专业实习、工程综合实习三类。工程基础实习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数字测图实习、大地测量计算与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地图编制实习;工程专业实习包括: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工程综合实习包括: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实习、工程项目设计与实践、管理与市场开发实习、专题研究。
2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测绘学院针对“测绘工程卓越班”,将采取“学生走出去,企业进校园”的教学模式,学生深入工业企业生产第一线学习,企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进校园讲台授课,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直接接触生产一线。
五、师资队伍学校将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建设一支高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