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提前预算,列入专项经费,以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培养模式
5
f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总框架下,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工程训练课程四位一体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在学校设置范围内共享;专业基础课程除指定相关学院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应增加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相关课程;专业课程除各专业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外,还应增加反映学科专业前沿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工程专业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了解;工程训练课程除要求学生进行的工程技能训练外,还必须到企业,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进行创新意识、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着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管理、主动实践的自觉性,着力推动“基于工程实际”、“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企业共同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企业培养方案,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行业要求紧密结合,通过一年左右在企业学习、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安排安排3位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企业安排学校教师到与课程相关性强的工程进行学习,今后还会陆续安排专业课程教师到企业挂职。同时,学院还制定了详细的企业培养方案,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
6
f聘请兼职教授14人,其他企业教师56人参与到该计划中来。水利水电学院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
设和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1)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英语、政治、历史、法律、道德修养等课程;(2)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环境等课程;(3)工程技术知识课程:制图、测量、地质、水文学、水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