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浦港发展的一个原因。
隋唐时期,据《岭外代答》载,“尝闻之舶商曰:自广州而东,其海易行;自广州而西,其海难行。自钦、廉而西则尤为难行……至于钦、廉之西南,海多巨石,尤为难行7”。商人一般从合浦沿海而上,在廉州镇汇集,然后换乘小船沿南流江北上,这样使得廉州得到了充分发展。唐代,合浦由越州改名为廉州。这时的广州港因地理位置、物产诸多等因素更为优越,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成为华南最大的港口。但合浦港因课税低,采珠业兴旺,灵渠得到修缮,水上交通畅达等因素,吸引了大批商人,促进了合浦港的发展8。
宋朝时,合浦曾改名为太平军。廉州依山傍海,“斥卤之地尤多”,发展盐业十分有利,可直达中原。因此宋代时合浦港口发展成为广西漕盐集散之地。据《宋史》载:“廉州白石、石康盐仓最大,乃全国四大盐仓之二”。由此可见,廉州盐业发达,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合浦港的繁荣景象。
宋元时期,远洋航海能力增强,航海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广州、明州(宁波)、泉州等港口海上航线在唐、五代的基础上也有了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延伸,最终形成了广州、明州(宁波)、泉州三大贸易枢纽港。至元代,廉州改称为廉州路,并且设立总管府,属于海北海南道宣慰司管辖的范围。此外,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元朝统治者往廉州增派军事力量,这样促使廉州驻军增多,由此而言,合浦港口性质发生了改变,在当时成为了一个以军事为主的港口9。
明代嘉靖年间《广东通志》载,“高雷廉海面,惟廉州接近安南、占城为重地焉”10。由此可见,廉州所处区位优势明显,在明代,是与安南、占城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地。但是,自明初就存在的“倭寇”等边患,明朝政府一方面对内加强海禁政策,对外执行“片板不许入海”之政策。自明朝海禁起,海上丝绸之路衰落。
清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开埠,航线日增。光绪五年至民国26年(1879~1937年)与国内大部分港口有往来,对外有定期或不定期航线8条。抗日战争时期,海上运输基本停顿。解放前夕,北海港航线逐步恢复,仍未达到抗日战争前的水平。解放后,北海港与全国沿海港口有航线相连,远洋航线延伸到大西洋彼岸11。
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便已形成,尤其是汉代,当时国力昌盛,社会经济繁荣,为海上贸易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两千多年前,一条以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构筑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当下,中国正在与东盟及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为国家的发展再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