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65,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37,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1
f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集体、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集体建筑经济包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由公有控肌的股份制经济和广大职工投资人股的股份合作经济。它是劳动者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民有民营经济。它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本经济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公有制实现形成。建筑业的集体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无论在容纳劳动就业、在完成建筑总产值还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均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数据摘自《建筑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许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大跨径长距离桥梁建造、高速铁路、大体积混凝土筑坝、钢结构施工、特高压输电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政府部门出台了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2主要问题
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建筑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