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以校园网络平台为载体探索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随着我国高校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师生上网愈加普及,网络平台日益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一、校园网络平台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校园网络平台将显著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使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第一,校园网络平台具有网络交流的平等性,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使思政工作者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有利于师生心灵沟通。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们往往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并大胆地与其他网友进行沟通交流。这种平等自由性还较大表现在校园网络平台的去中心化上,校园网络平台的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很多思想和观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并有助于指明思政教育的方向。高校老师由此可以“对症下药”,答疑解惑,将收到比面对面直接交谈更好的沟通效果。第二,校园网络交流具有交流信息的可复制性和共享性,使全体网络用户同时接受教育成为可能,这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做不到的。网络所具有实时传输性和共享性,会使学生发布的思想观点在
f较短时间内汇集成为舆情的焦点,可为“民情沸腾”。根据网络平台上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在网上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思想动态,特别是来自教育对象的反馈信息,为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集中力量唱响网上主旋律,主动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把握着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三,校园网络平台所呈现的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往往是学生真切关注、互相共鸣的,使思政工作者能够把握学生们思想脉搏的真正所在,有利于开展相关工作。
校园网络平台用户多数为在校师生和校友,相似的教育背景和在校生活经历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共同的话题,其中有欢欣喜悦的,也有困惑懊恼的。发布的信息多数与高校相关,较为可信且较易验证。在校园网络平台里,讨论的内容大多与学生自身实际的学习、生活有关,如专业学习、情感交流、休闲娱乐以及某些事件的动态发展等。平台成为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这里可以捕捉到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学生们在这些网络平台上直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阐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这些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