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从2008年12月5日起,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下调1个百分点,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下调2个百分点。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决定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05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总体宏观经济形势良好,存款准备金率保持稳定。
(五)不断上调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1月)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2010年,国内经济形势较金融危机时已有很大的好转,但依旧面临很多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房价飞涨等,迫切需要尽早收缩流动性。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这是2008年12月25日央行下调准备金率以来首次上调。2010年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又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至165。此后,为了防范通胀,央行连续十一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近215的历史高位。
(六)小幅下调阶段(2011年12月至今)
2011年底开始,由于外汇占款趋减、CPI下行趋势确立、PMI疲软以及工业增加值继续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以来的首次下调。下调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为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又分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一直维持在20,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维持在165。
二、近年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冻结流动性,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有相反的效果。根据传统理论,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效果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工具种类。而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方式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理论且背离了国际趋势。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为例,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动性过剩是提高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是与我国所面临的流动性环境密切相关的。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环境的一大特点,近年来由于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被动地向银行体系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