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孔子的孝道观孔子的孝道观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百善孝为先。从古到今,“孝”都是人们所看重的。在《论语》中有不少关于“孝”的阐述,主要的有这样一些:1、孟懿子问孝,子曰:“勿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勿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孔子看来,“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规定。具体说,就是在父母在世时,按照礼的规定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按照礼的规定安葬他们,祭祀他们。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知道孟武伯对父母很孝顺,所说他告诉他说:“做父母的只是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孔子所要强调的是,做子女的必须在其它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现良好,使父母不会因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为子女担心操烦。这样,就是“孝”了。这两则讲的是“孝”的第一个层次,奉养父母,让父母安心过日子。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孔子看来,“孝”不仅是奉养,还需要尊敬。若只是奉养父母,那跟狗和马来服侍主人有什么区别呢?由此可以见出“孝”的第二个层次,尊敬父母。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孝”不仅仅表现在行动上,更表现在心中。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都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这里道出了“孝”的第三个层次,心甘情愿,和颜悦色。孔子的孝道观,多少带有一些封建的色彩,为的是社会安定,秩序和谐,与此同时,他更强调“孝”是人性最自然的发展。这是很可贵的。当代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空巢”老人也多。我们作子女的理应对父母尽孝,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应该讲究“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常与老人交流,关心老人的情感、心理和精神,尊重老人的权利。重庆市民曾评出如下三种不孝行为:一是啃老。二是很少回家看望父母。三是不给父母零用钱或生活费。调查受访中,年轻人居多,其中80后占47,70后占据26,90后占12,还有10的人是60后,4的人为50后。有受访者认为“让父母资助买房,买车等是不孝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有21的人指出,让父母成为“空巢”老人也是一种不孝。调查中有受访者反映,时下一些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年人,正在沦为“高级”保姆包揽家务、全身心带孩子,这也应算不孝。孔子若是看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