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中,存在不少现实难题。”杜立元举例说,比如提起剥夺监护权诉讼的主体是谁、剥夺监护权的诉讼程序是否有别于普通民事程序、如何监督主体履责、剥夺监护权后孩子由谁抚育,这些问题都显得极其模糊。“由于缺乏可操作性,使剥夺监护权制度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但不少父母把未成年人看作自己的附属品或私有财产。”杜立元说,“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亲属、邻居、社区,甚至部分执法人员,仍将监护问题看作别人的家务事,一般不愿过多地介入。”“因此,不少监护人认为,无论怎么样,孩子的监护权都归自己所有,从而出现对孩子监护不力,甚至伤害孩子等行为。”杜立元说。更应强调国家责任今年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并明确表示,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该重判的坚决依法重判。这个表态能否有效遏制犯罪,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不乐观”。因为打击犯罪也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针对目前未成年人侵害事件频发的现实,在强调国家责任的前提下,亟待弥补相关法律方面存在的漏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认为,当前保护未成年人需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大执行的力度。“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保护主体规定不明确,过于笼统,强制力也比较弱。”麻国安认为,“需要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加以细化,各地应制定实施细则,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明确对未成年人权益造成损害的罚则。”“应尽快在我国立法中完善法定监护人资格中止及剥夺制度,中止或剥夺那些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及财产的不合格父母的法定监护人资格,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杜立元说。“可由未成年人长期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担任监护监督人,对不履行或不当履行义务的监护人,及时进行批评、训诫。”杜立元建议,“对经批评、训诫仍不改正的,监护监督机构应向法院申请中止或剥夺该监护人的监护权。情节严重的,应追究监护人的侵权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应加大对儿童福利院的财政投入,使父母监护权被剥夺又无其他合适亲属抚养的儿童能够在福利院中得到精心的照料。”杜立元认为,“还应当重视和培育各种社团、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的辅助力量,向其购买社会更多考试资料可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chi
agwyorg)
9
f《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增补资料
公共服务,以对孱弱的儿童福利保障现行体制进行及时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