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究工作也于半年前开始,目前已大体上形成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公选课课程模块及其选课办法,课程体系、基本结构与设置,同时在选修课程教学实践中,对于解决公
4
f共选修课课程模块的设置,以及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的可行性进行较为充分的前期论证,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课题拟在现行课程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基本结构与课程模块设置及其优化进行研究,以期实现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基本结构与课程模块化改革目标。
本课题研究成果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基本结构与课程模块设置进行研究,对于教学有实际指导作用,同时可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并实施国家(或地区)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基本结构与课程模块设置标准,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提供依据。
5
f6
f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具体改革内容本项目的总体改革内容,一是在明确公共选修课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进一步划分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并以此作为组合课程模块的基本出发点;二是全校适合作为公共选修课本的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并形成完整的单选课程,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主题模块和综合课程模块两大类别;三是确定我校公共选修课程模块。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1理工科学生选课用的81课程模块2文科学生的72课程模块。本项目改革目标将课程模块列入我校的本科教学计划,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必须修满14学分且考试合格以上才可毕业的规定,按课程模块选课,其具体学分安排是文科学生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6学分,自然科学3学分,工程技术3学分,机动选课2学分(限选理工类单选课程);理工科学生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8学分,自然科学3学分,工程技术3学分,机动选课2学分(限选人文社会科学类单选课程),限选课程均为非本专业课程。学生所选课程模块内及机动选课均列入四年本科教学计划。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模按照模块化的原则进行设置,实现了学生自主选课、教师课程团队化建设目标,也便于课程教学管理、课程管理。
7
f本课程模块于2007级新生开始实行。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本项目的重点在于必须按课程体系设计全校性选修课教学计划,并适用于文、理、工科各年级学生选修通识教育课程的模块组合,以及选修课程的学分、学时、上课门数等教学管理制度。2本项目最大的关键点在于各课程模块中所组合的课程是否能够满足学生选修课学习需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