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分析
1信息技术对会计本质与职能的影响关于会计的本质,一直是争议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前,认为会计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的观点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起,计算机开始在会计领域中应用,但只限于工资计算、款项收支及材料的收发。到了60年代,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思想迅速渗透到会计界,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会计的本质和作用。第一次将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的是美国会计学会于1966年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其中提出会计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更确切地说,会计是信息的一般理论在它有能力加以解决的经济活动上的应用,它还是提供决策用数量化信息的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部分。随后在1976年FASB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报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会计是计量、处理和传送有关一个经济单位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依据它提供的信息,报表使用者可据以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逐渐在美国会计界得到普遍接受,西方各国以会计目标为出发点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摆脱了以往会计理论只是描述会计实务、观点不一甚至相互矛盾的局面。在我国,会计信息系统论在80年代引入后,成为与会计管理活动论并驾齐驱的一个学术流派。余绪缨教授早在1980年就提出根据当前的现实和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葛家澍教授则进一步提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
f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的应用丰富了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加深了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对会计职能的界定与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是有直接联系的。在信息对决策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且计算机技术进入会计应用领域帮助提高了信息加工速度和质量从而改善了决策活动以后,拓展了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把会计人员从简单烦琐的记账、算账活动中解放出来,使之有能力参与经营管理,同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不再满足于会计原有的几张基本报表信息,于是产生了会计的多职能说,从原来的反映和控制扩展到包括所有的管理职能它不再是单纯的事后记账、报账提供过去的信息,而是既有执行核算、检查、分析职能的过去会计,也有执行控制职能的现在会计,还有预测、计划和决策职能的未来会计(孙树勋、何生棠,1984)。会计工作者将通过驾驭高速微型电子计算机,利用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