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劣势企业,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小,以至倒闭破产,被经营状况好的大中企业并购,越来越趋于萎缩。长此下去,将形成处于垄断地位的多数大企业与相当多数量的中小企业并存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种变化从当前看会造成一部分生产力闲置,以及失业率的上升,但从长期看是积极的,将增强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利。部分闲置的生产能力也可作两面分析,一方面造成部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适应市场需求波动的变化,使商品供给具有弹性。
3、企业素质提高。企业对激烈竞争的反应除了产品降价外,还将千方百计提高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经营经管水平,实现科技产品升级,努力达到经济规模,改善产品售后服务等,以提高企业自身素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名牌产品,谋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这种变化无疑是我们所希望的,可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全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对经济经管部门来说,将面临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宏观调控主要解决的是补充短线和增加供给问题,调控方式主要是单纯控制需求,收紧信贷与投资规模的总闸门,以控制短缺经济下过度需求而引发的全国性通货膨胀,从而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在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供过于求成为宏观总量的一种常态,市场约束强化使投资需求明显减弱,因此,宏观调控已不再是单纯控制需求的问题,而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和推动消费需求,以及扩大消费领域等问题,从而保持消费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商品供应充足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不但对消费者有利,而且对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长远经济发展都有利,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当然,对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短期阵痛,也应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二、中国买方市场的特征
与发达国家的买方市场相比较,中国的买方市场具有如下两个明显的特征:
1、初级性。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结构来衡量,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万美元的高层次消费水平的买方市场不同,中国的买方市场是初级性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买方市场。从中国国情出发,与一定收入水平相对应的需求结构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生存型(需求内容主要是廉价的生存资料)、温饱型(需求内容主要是满足其温饱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小康型(需求内容主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耐用消费品、住房、基础设施和高水平服务)和富裕型(需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