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M
2的氧化形式是以棕、灰、黑等色的锰质物而残留的。表达式是M
2→mM
OM
O2
H2O→M
O2。即先形成棕色的硬锰矿mM
OM
O2
H2O后形成黑色软锰矿M
O2封2照片2。在表生氧化条件下软锰矿比褐铁矿的稳定性差较易淋失所以皮壳上较少见到黑色软锰矿的残留。Cr3主要是翡翠中翠绿色的致色元素在风化过程中可能以铬酸的形式被迁移Cr3→Cr2O3→H2CrO4。因此绿色翡翠在靠近皮壳处颜色变为黄绿此时Fe3与Cr3并存但至皮壳时则几乎全为黄~黄褐色的Fe3了表明Cr3已被淋失。所以受到较深风化的翡翠皮壳很难见有绿色的有时见绿色为点状残留被称为“松花”是判断翡翠赌石内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还原作用关于“卯水”在翡翠的表生风化作用中最复杂、最有研究价值同时也是最难理解的现象是“卯水”。按照民间翡翠商的解释“卯水”是在翡翠原石上有时在黄~棕褐色皮壳与白色翡翠玉肉之间所出现的淡蓝灰~深灰色的过渡层。这种“卯水”早先本名是“猫尿”或“猫撒尿”。云南人和一些缅甸华人常把“尿”字发音为“水shui”。其特征似猫在盘子里吃食过程中在食物里混杂了猫尿造成食物脏杂的现象故名。后来民间便用“猫尿”来称呼此翡翠风化层。又因“猫尿”之名太俗有人便改用“卯水”、“皮包水”、“猫豆”种等词语来描述它。“卯水”现象特别重要早已引起几乎所有翡翠原料商的注意。近20年来欧阳秋眉、张仁山、周经纶、H高、江镇城、李英豪、张竹邦和杜晓东、杜晓辉等人的书中对此都有描述。其中张仁山先生于1983年出版的《翠钻珠宝》一书中描述最详细他经过周密观察发现卯水有三个特征1仅见于靠近翡翠皮壳的浅层2当出现裂隙时还会沿翡翠裂隙的两侧向内部延伸3不是以氧化的含褐铁矿状态而是以淡蓝灰~深灰色物质状态出现。1998年笔者和赵明开、苏文宁等通过偏光显微镜的观察证实在淡蓝灰~深灰色中沿着玉石内的微细网状裂隙充填有大量的铁叶绿泥石矿物从而解释了卯水这一现象。至于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我的解释是按照前苏联地质学家彼列尔曼在《后生地球化学》一书中所说“没有硫化氢参与的并导致形成蓝色、绿色、浅蓝色和杂色赭蓝色的岩石、淤泥和土壤的还原过程”为潜育作用。据笔者对大量翡翠原石和薄片的观察翡翠中的卯水其实就是这种潜育作用或可称还原潜育作用使部分Fe3得到还原才形成了主要由铁叶绿泥石充填交代的过渡层。据对翡翠矿区的观察和学者们提供的资料那里除存在第四纪地层外也存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