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微生物:微小生物的总称,涵括全部细菌和古菌,以及真核生物中的部分真菌(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还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硝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根圈效应:植物根圈土壤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都明显与非根圈土壤微生物不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性现象。微环境:指紧密围绕微生物细胞的环境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放出能量的过程。生物固氮: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毒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溶源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宿主称为溶源菌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这种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与表达的亚病毒因子。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抗热、化学药物、辐射等极强的休眠体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噬菌斑:当一个噬菌体感染一个敏感细胞后,隔不久即释放出一群子代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它们通过琼脂层的扩散又侵染周围的宿主细胞,并引起它们的裂解,如此经过多次重复,就出现了一个由无数噬菌体粒子构成的群体噬菌斑,它是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每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细胞分裂后不能分散开来,因此相对地固定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形
成肉眼可见的群落,称为菌落。
纯培养:只有一种微生物生长的培养物称为纯培养。连续培养:如果在细菌进入对数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培养液,另一方面缓缓
地以同样速度移去培养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可以延长对数生长期,这种培养方法称为连续培养。
分批培养:在一个密闭系统内一次性加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的方法,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除空气的通入和排气,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灭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