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布置的数学作业脱离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也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老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
我们说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平时布置作业的根据是什么?如何布置数学作业?
在这里我就数学作业的布置浅谈个人的观点:一、层次性的作业:对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高层次学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设计作业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高,中等可选中,稍差可选低。例:在教完“圆的面积”一节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低:公园里的圆形花坛半径5米,求它的面积。中:公园圆形花坛周长314米,求它的面积。高:一只山羊被主人用5米长的绳子栓长着青草的长方形院子的
f木桩上。请问小山羊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
这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性的作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完成实践性作业是一种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根据给出的硬纸板,尺子、剪刀、胶水,请你帮饮料公司制作一个个饮料盒的样本。盒子:长6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并求这个盒子的表面积和容积。虽然因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