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筒两边缘平行一致对接,开口角适当,火、车速、挤压力匹配,焊缝质量处于可控状态。
f高频焊接质量控制
1、按工艺要求选择使用磁棒和感应圈,磁棒后端距挤压中心1030mm,长度400600mm。2、高频触头后端距挤压中心115D,触头间隙10mm左右为宜。3、焊接时,应随时根据火花、毛刺的形状大小、颜色、热影响区宽窄加以调整,力求达到T、V、P的最佳组合。4、焊接时,根据铁塔管焊接工艺参数进行焊接。5、焊缝应保持在挤压中心不得埋缝焊接。6、内毛刺应均匀呈线状,外毛刺大小适中,无粘刀,无分叉;焊接火花应连续、均匀、细微。7、焊缝成明亮的蓝色,成一条直线,不得S型扭曲;宽度
恰以熔合线为中。颜色不对表明焊接温度不对,要及时查明原因。8、磁棒的前端应与挤压辊中心垂直,磁棒应保持充分冷却;开口角应为2°6°根据生产壁厚的不同随时做出调整,厚度40以下开口角应在4°左右,40以上为6°;外焊缝应该是一条明亮的红色直线,火花无飞溅,刮疤粗细一致,无开叉或来回扭转。9、正确设置机组电流、开口角和车速,并对机组进行精确调整。
f10、刮疤人员是焊管质量第一控制人,第一时间内观察判断焊管焊缝是否合格,(沙眼、焊、开裂、埋缝焊、转缝、外刮焊开叉、管面划伤、压痕),要把这些症状的状态变化及时反映给调整人员,做出准确判断及时调整,刮疤人员必须与调整人员随时沟通,是连续出现还是断续出现,是否是在带钢接头前后出现。
11、调整人员在正常生产后,把握两个要点,一是机组各部位运行状况,随时巡查,及时调整;二是从开机第一根焊管到停机最后一根焊管,全时检查焊管质量。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机组调整工两大主要任务。
f内毛刺质量控制
1、对去除内焊筋后的高度和几何形状要求:要求02mm05mm,最高不能超05mm,否则会影响焊缝焊接强度。2、毛刺必须清除干净,焊筋两边也不能有任何冰凌状残留,用手触摸光滑。3、筒壁不允许有内刮疤刀杆或内刮疤小轮留下的划伤或压痕。4、机组成型状态必须运行平稳,除后的内焊筋不允许忽宽忽窄,锉台等现象出现,必须是宽窄匀均、高低一致,刮面与管壁圆滑过度。5、液压装置要求压力必须均匀,无渗油现象避免时刮时刮不着或一会刮偏一会刮深等现象。6、除内焊筋宽度应在25mm(与内焊筋宽度相应),不允许有内焊筋两侧或一侧有发白的生刮、刮肉现象存在。7、内毛刺清除毛刺后剩余高度不大于05mm。8、清除内毛刺后,管筒应无内毛刺须子残留。
f定径质量控制
1、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