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
不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f8、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电位变化。9、QT间期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10、u波:在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低小的波称为u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产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u波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波在胸导联较易见到,以V3V4导联较为明显。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总结心电正常值范围如下:正常窦性心率60100bpm对应的RR间期为1s06sPR间期:(120200)msQRS宽度:(60100)msQT间期:(340430)ms(跟心率很相关,此为对应60100bpm的QT间期正常最高值)QTc间期:440ms(QTc为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RR临界QTc值为440460ms,460ms判断为QT延长,350ms为缩短)ST段:(00503)mv,(超过正常范围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上移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P波幅度≤025mv,宽度≤011sQ波幅度≤同导联14R波振幅宽度≤004sQRS波群较复杂,一般可认为05mv20mvT波幅度≥同导联110R波幅度,胸前导联T波幅度高达12mv15mv,T波低平或者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U波:振幅很小,在胸前导联特别是V3较清楚,可高达02~03毫伏。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肌损害、心脏肥大、心力衰竭、低血钙、低血钾、冠心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药物作用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作用、应用肾上腺素等。
J波又名Osbor
波,是指心电图J点从基线明显偏移后,形成一定的幅度,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呈圆项状或驼峰状特殊波形[1]。J波常起始于QRS波的R波的降支部分,大多出现在心电图胸导联。J波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认为与低温、高钙、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等有关。J波是紧随QRS波群之后的一个小的半圆形波。1953年,Osbor
在犬的实验中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因而J波又称Osbor
波[1]。近年来研究表明,J波是心室颤动的先兆,而心室颤动是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本文报告1例经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证实J波综合征诱发心室颤动致患者心脏性猝死。王忠鑫等[2]的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J波的出现是心肌缺血严重导致复极异常的标志,它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r